2012年2月12日星期日

TAC 全港學生無煙街頭 3 on 3 籃球比賽 2012 看後感 下

延續昨天的看後感。

要說 TAC 所舉辦的比賽辦得不好又不是,只是都有着香港大部分主辦單位(尤其不被重視的文化藝術及運動)都會犯的通病而已。

雖然我不能抽空看星期日的情況,不能全面評論,但憑星期六數小時的觀察,還是得到少許結論。

1)場地問題——街場是無可置疑合適的舉辦場地,可是如因地利而偏要選擇花墟則有點沒顧及參賽人數這一點。若只以參賽者計,當日出賽的大概有三百名,但基於比賽時間有差異,在場人數大概都控制在二百多人左右。然而當場地都擠滿比賽前後的參賽者,似乎並不能吸引想圍觀的過路人,變成又一個圈子內的比賽。但問題永遠回到根本,比賽的意義在於哪?我將在最後談談。

2)比賽安排——先以參賽者角度看,大會所做的措施略為簡陋及不足。大致的流程是可以,但對於一名參賽者,尤其他們都是學生們,我並不覺得大會有顯示出一種嚴謹性。當他們報到後,除了取得球衣外,是否可提供一份球例說明呢?因為當日比賽所用的規例並不像平日街場所用的,很多時比賽剛開始後還是需要球證們不厭其煩地說明着。
另外,即使沒有印刷品,是否能用口頭簡單的說明比賽流程?在當日我還是看到有參賽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在輸掉首場後能否進入次圈。
除了這些,對於任何運動員來看,比賽前都需要熱身的,但諷刺的是,當日並沒有看到這現象。我明白很多人落街場都不熱身,不拉筋,但這是否就可省略?正確運動是需培養的,運動前的準備同樣需要培養的,而且籃球這種運動不兒戲嘛!在場有發現自發性的在做,卻被逼到鄰近的兒童遊樂場。所以最理想的是要提供合適的地方及安排顧問在場指導。
最後是賽程及比賽成績公告,這個可能是所有參賽者以至觀戰者最需要的資訊,其做法還不如大學學部做的通告⋯⋯我看是一臉無奈,而參賽者則是找得辛苦,A3 紙自家打印固然文字偏少,缺了設計,而組別又多,在場的多是不看,一看可得慢慢找,像是對獎劵般找,而且人多的話還要讓一個一個來。
題外話要加一個,便是技術賽及三分賽,本是娛樂性高的一環,卻有點草草了事的感覺。先是因為比賽是在賽程當中加入,大概三小時前已可報名,但若在該個時段要比賽的話便不能參加了,雖說只影響部分參賽者,但由於當日賽程始終有少許延誤,有可能出現不想混亂或是影響比賽而不參加的情況。結果比賽在一班玩票性質的參賽者像是玩玩看的心態下完成,雖然問題不大,但有時心想這可不是明星賽,而是真正的比賽啊!你們就真的覺得無所謂嗎?

3)主辦單位的週邊配套——主要分三點,記錄、製造氣氛及資訊提供。嗯,我或許先用市場學去分析,在現今資訊科技發達到要抽身都不能的地步,TAC 要不發了達不愁沒錢賺,要不負責 IT 的職位一直缺着。從 TAC 的官網看來,上一次放相片是 09 年的比賽相片⋯⋯ 很難想像他們並沒有為過去兩屆拍過照,然而為甚麼不放上網?我是參賽者的話恨不得要立刻下載來看並分享!而每張有人的照片,大概都照得到 TAC 這品牌吧,這是很好的宣傳方法呀!若是有照片為甚麼不再放上自家官網?不得了的話倒是有過千的瀏覽量。
不過再不可思議是為何不拍片?這個連手機都拍到高畫質的年頭,要六個場都拍片並不難,分分鐘比拍照方面還容易操控及少成本,再加上要上載到網上不用錢也不麻煩,還有很好的反應呢!說不好,加點剪接,配點音樂,會紅遍香港網絡的籃球界。就我當日錄下一場比賽,有名參賽者便不禁問我要存檔了。參賽者雖不是明星籃球員,能做出甚麼 Highlight,但總會想看看自己比賽時打得怎樣吧!而且全面的記錄,是很好的參考例子,對舉辦下一屆也有幫助,為甚麼連這簡單的記錄都做不來?
若以籃球培訓方面去看,則更感莫名其妙,為何籃總不記錄?為何康民不記錄?或許在星期日是有我不知道,但既要推廣或培訓,全部比賽都是很好的素材。有人常說現在年青一輩打球時怎麼不好有甚麼不對,有片段做例子不是能很好的去分析?我也是因為到場觀看才驚覺問題如此普遍,所以我也記錄下來,好讓自己反省也和年輕一輩分享。
至於氣氛方面,昨天提過,若要有主持是好,但要更落力點,也不可能由一個人充當一整天,有了主持適度的旁述及介紹,肯定能讓所有圍觀者更投入的,從昨天梁國成好幾次爆肚都有反應來看便證實得到。至於音樂方面是令人氣結,本來相安無事的放着幾首 NBA2K11 的 BGM 是可以的,卻忽然來了數首 Lady Gaga,感覺頓時變得怪怪,因此選曲方面確要注重一下。
最後是資訊提供,關於賽程及比賽成績公告,上面有提到不再重覆。倒是在場邊有推銷訓練用具及運動護理用品是意料之外,而且還免費派發《SLAM》贈刊,都是很好的利用比賽本身。可是 TAC 本身則沒有任何推銷或是派發 catalog 最讓我感到詫異,TAC 生意很不錯嘛!

4)宣傳——很明顯是圈子內的比賽,圈子外很難發現有它的宣傳,不對,是即使是籃球圈內都難發現,可想而知只是圈子內的小圈子。

其實我為甚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在放屁呢?以上所說的,對圈子內的人來看都是不切實際,過度理想主義的主張,即使做了也不見有多大成效的閒功夫。可是,我回應第一點時提出的一個問題,比賽的根本意義在於哪?我不會拋出如同奧運精神在哪的大道理,只求一個最簡單不過的求勝學問。人類出現比賽,乃出現於競爭,但是運動所競爭的,並不是物質,而是更強,是超越。而在比賽的過程中,衍生了磨練,公平,突破等人類追求的精神,這是為甚麼所有人都會喜歡觀看運動比賽,也尊敬運動員們。

可惜在香港,比賽的意義普遍被 扭曲,以為是給名目的遊戲,很多時是比賽舉辦者首先不尊重比賽精神。要辦比賽,莊嚴感是區別競技者的實力指標,越是嚴謹,越能提高競技者的能量,甚至極限。而且那不單是從規則來看,而是比賽的各方面,即包括我上面所指的四方面,再加上公正的裁決,會使所有參與者(競技者與歡者)增加強烈的投入感,令整個比賽充滿張力。

我真心不是要批評這個比賽,而是感慨有能力改變現況的人偏偏是視野狹窄,不注重文化的人,卻硬要爭臉子、逞強的人,為甚麼香港的藝術及運動長時間原地踏步,不就是多得那班人嘛!

為免一竹篙打一船人,今個月我還會去觀看其它香港的比賽,看個明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