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香港籃球《誌》向



運動與文化是香港政府不懂珍視的一部分,卻有數不盡有志之士一直堅持着。更難得的是把兩者結合並發揚光大,目前為止《運動版圖》這本雜誌勉強做到了,可惜要借它成為運動界別傳媒權威仍是路遙漫漫。

的確每本雜誌的最終形態該是彰顯一種權威,而其態度甚至足以改變一個界別的取向。就以美國的《SLAM》為例,在 1994 年出版,是首本結合籃球與 hip hop 文化的雜誌,由設計至文字作風都非常大膽,其主張卻一直影響着 NBA 的文化至今。

反觀香港這本《SLAM》變形體,主體為國內版《扣籃SLAM》,附體為香港獨立欄目,其志可嘉卻可惜沒有把辦誌理念好好付諸。轉眼已出版差不多年半,雖見成長,但即使最近革新過仍犯着香港雜誌容易犯的通病。

這個通病往往要從讀者角度出發才會理解,那便是「我究竟在讀甚麼?」內容雖似豐富,題目雖似有趣,報導雖似詳盡,但是讀後一無所得⋯⋯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原點」。作為讀者,我確切希冀能從這本「全港唯一」當中了解多點關於香港籃球,可惜是看了這麼多期還是對本地籃球沒有一套有系統的概念,只有不着邊際的摸着摸着。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或許是我的用武之地,因此我將在來週作一個《虛擬誌》,完成一本我認為對的概念雜誌。究竟一本雜誌能否改變香港的籃球界?我希望自己能為之。

後註:對於港版《SLAM》,其實比較討厭編輯 E 加入後的質素,尤其是其文筆與錯字,對於學生讀者群絕對是壞榜樣。這是一種職業操守的問題,因此即使工作量再大,對於文字表達與處理,也有再三思量及校對的必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