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What should I do, nike?


LeBron's New Nike Commercial(2010)  - Who should LeBron James be?

又一個經典廣告,你不明白?也許是你太年輕,找不到脈絡,改天再慢慢解說吧。
不過還是一句,nike 是運動文化的先驅,教我如何不愛它?

10-11 季前預測

趁着距離比賽還有數小時,也想分享自己對於來季的想法。

首先是整體印象,近年的豪強將逐漸退讓,以致出現比上季更激烈的中游戰。另外,今季比較值得注意是教練陣容,經上年大量更替後,我覺得今季會比較穩定,各施各法下能看出教練們的功力。

目前我最期待的是由 Avery Johnson 執教的 Nets,說句公道話,上季 Nets 純屬出師不利,而經過最難看的一季後,隊內的爭勝心必定有增無減,因此今季絕有可能挑戰季後賽。至於能出現大躍進的球隊除了 Heat 外,還有 Bulls, Bucks, Thunder, Grizzlies 和 Timberwolves 五隊。

看 NBA 久了,對於「強隊」自然地形成一種新的概念及定義。以往多是看球星,現在則重於看教練的哲學及球員的心態及經驗。因此我個人認為 Celtics 跟 Lakers 的複賽還是有很大可能。

至於 Heat,我跟朋友說,"SuperFriends" 能同場打三十場已經很好了,感覺上是很大機會缺少其中一人,真不知是哪來的「狗屎」預兆,應驗的話可真會捱扁呢。

最後公開我在 ESPN Fantasy Basketball 今季選中的球員名單。


為了建立更強的球隊我放棄了最愛的 Rondo,以下是上季的名單以作比較。

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蠢蠢欲動

NBA 開季前新聞特別多,惜近日比較忙,真想快些把它們畫出。

蠢蠢欲動,卻不要學中國隊「蠢蠢肉動」啊!太蠢了!

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

Surprise from SLAM

昨午從二姊手取得剛寄來的 SLAM no.142,想也不想便把它翻轉看一看,原因是我以為沒有被郵遞地址遮蓋着的一面是書底廣告,於是立刻往另一面偷看,誰知這下我被 SLAM 作弄了!


當我發現手上拿着的像極 HEAT 的 6 號球衣時,我不禁笑着跟姊姊說:「果然是我愛的 SLAM,這叫我怎能不買它呢?」沒有解話我二姊又如何明白我的驚喜呢?結果她轉身便走,剩我一個獨自傻笑。

SLAM 雖為月刊,但一年只有十期,分別少了八月及十一月出版的期數。而今年最哄動的 “Decision” 發生在七月初,當時 SLAM no.141 已準備好發賣,所以若要從 SLAM 上看到關於 LBJ 把他的才能帶到 South Beach 的文章,便要等上兩個月,即完全過氣的時候。

為此我一直在想,SLAM 到其時會如何作封面?說到底 LBJ 轉投 Miami 始終是這個 offseason 最重的戲碼,不以此作主題委實是說不過去的。但當全世界的籃球封面都放上 “SuperFriends”時,絕不跟風的 SLAM 不玩點新意的話就如投降一樣,有負籃球雜誌的先驅者之名。尤其 SLAM 自出版以來,所作的封面都是享負盛名的,有興趣可參閱 SLAM ONLINE 的 Cover Archives

或許普通球迷在報攤上看過這期封面也會感到驚訝,因為會想球星跑到哪裡去了呢?而有買籃球雜誌習慣的更是感到震驚,買書這麼多年,從未買過一本只得雜誌名稱及數字的,卻會讓你想到有球星存在。這種震撼雖然僅對小部分人有效,但別忘了幾年後,很多人會認為它是個經典,甚至乎有人仿傚。

把膠袋拆下後,翻到裡頁原來另有乾坤,就是普通不過的次封面。接下來讀過 THE SIXTH MAN(編者話)後,覺得這是命中註定的巧合,皆因這特別的封面算是「有心插柳」。若果 SLAM 不是比人遲,它可能直接用着那個次封面便算了,可是 adidas 想在季前不久的九月宣布及宣傳來季的「革命性」新球衣,不惜「包起」SLAM 的封面及封底。

這時候有兩點值得特別一提,一是 adidas 選 SLAM 的理由,二是「包起」的商業意味。先說 SLAM 為何得到 Adidas 眷顧,縱觀我所認知的美國籃球雜誌,除了 DIME 較接近 SLAM 的讀者群外,其它出名的都傾向官腔,而買那些的讀者們相對是年長一點的,他們買球衣的取態不太受廣告左右。至於 DIME,雖說是定位較接近 SLAM,可若掀過雜誌本身,其排版設計根本不能與 SLAM 相比,因此年青的或是比較「野仔」的都會選 SLAM。換句話說,SLAM 一來擁有 adidas 想要的目標顧客,二來因它是「一哥」讀者為數不少,故此 adidas 跟這種敢冒險創新的雜誌合作推銷創新技術,是必然選擇。

至於「包起」概念其實不新鮮,皆因 nike 就早已做過,而且很徹底。還記得當年 Redeem Team 要到北京奧運重奪光輝前,nike 做了非常聰明的決定——獨家贊助,給 SLAM 辦一本前所未有的特刊!結果這本值得球迷收藏的刊物,完全沒有對家品牌產品的縱影,可說是 nike 的高明,難怪今年趁世錦賽添食一次。至於 adidas 今次包封面這手法,雖然在香港屢見不鮮,甚至乎要厭惡,可我認為構思封面的人應記一功,因為這不是 Hard Sell,而是 Good Design 。可預見在未來兩三年各籃球雜誌或許有更多這樣的「封面資產變賣」呢,可是要配合創意則不是容易。補充一下,依我觀察,台灣的籃球雜誌似乎早就有「封面廣告」了,只可惜就只是利用品牌代言人的廣告當封面而已,沒有「包起」般有趣。

雖然以上好像為 SLAM 說了很多好說話,活像 SLAM 的「死忠」,事實卻不然。歷上十數年的雜誌,不免有總編更替,風格變更等情況。而我比較不滿的改變是雜誌厚度每況愈下,近幾年設計風格偏向安穩,專訪的設計也失色不少。對我而言 SLAM 的排版設計是僅次於封面的重要靈魂,也是何以把別刊比下去的原因,因此我有時不禁取出舊號的來緬懷一番。不過,唯一不變的是 SLAM 本身的態度及精神,只要一日未變,我就期待着它帶給我的驚喜。

其實除了我所收到的這個封面外,還有另外一個可供選購,想看請到 SLAM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