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我愛籃球 (1)


很難想像,只剩一個月左右的賽季,我對 NBA 的戰局還是有點模糊。是因為過份濃縮,我已追不及海量的資訊?還是我有點麻木,冷淡?

我相信 NBA 戰情仍然激烈,話題仍舊豐富,可是近一兩個星期,我顯現得不如以往,對此也感到沒精打采。有部分原因可推到最近的工作壓力上,但更大可能是我對籃球已超越單純觀賞評論 NBA 便滿足的程度了。

我由年初起,增加了到街場打球的次數,有回到中學時期的頻繁程度。而因為落場多了,認識到不少波友,當中更有志同道合的波友們籌劃組隊,希望藉此增進彼此球技。與此同時,我關心多了本地籃球,盡可能到場觀看賽事,支持打氣。最後,還報讀了籃總開辦的籃球規則課程,希望對籃球能有更深的認識。

因此我的籃球生活開始改變,不只有 NBA 而已了。

但或許是過於興奮,熱情驅使而變得急進,我感到必須要靜下來,好好思考當前狀況才能重新出發。

這個星期,我要先把重要的事情都辦妥,然後才回歸這個籃球創作世界裡去。

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

New York Next?


Mike D'Antoni,看你的球隊多齊整,人腳足,又健康,球隊不能好好發揮你是難辭其咎的,教練先生!為甚麼你好像只有教七秒進攻而沒有教球員防守般?

如果你已經沒有法寶,勸你一是問 George Karl 借一本《Melo 使用法》,不就立刻想想送走人或是自己,免得連季後賽都入不了,到時紐約的球迷應該會比當年送走 Isiah Thomas 更狠的趕你走,因為你可是手執一隊精兵的兵符啊!

註:現時 Knicks 擁有的球星(包括過氣)
Carmelo Anthony / Amare Stoudemire / Tyson Chandler / Jeremy Lin / Baron Davis / Mike Bibby / J.R. Smith

2012年3月9日星期五

Triple Double Monster


我想 Rondo 是現役球員中最有可能達成四雙,除非 Thunder 的 Ibaka 能像 Josh Smith 般助功吧。

這幅圖我懷疑自己是因為最近剛玩完電子遊戲《ASURA'S WRATH》才想到的(笑)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香港籃球《誌》向



運動與文化是香港政府不懂珍視的一部分,卻有數不盡有志之士一直堅持着。更難得的是把兩者結合並發揚光大,目前為止《運動版圖》這本雜誌勉強做到了,可惜要借它成為運動界別傳媒權威仍是路遙漫漫。

的確每本雜誌的最終形態該是彰顯一種權威,而其態度甚至足以改變一個界別的取向。就以美國的《SLAM》為例,在 1994 年出版,是首本結合籃球與 hip hop 文化的雜誌,由設計至文字作風都非常大膽,其主張卻一直影響着 NBA 的文化至今。

反觀香港這本《SLAM》變形體,主體為國內版《扣籃SLAM》,附體為香港獨立欄目,其志可嘉卻可惜沒有把辦誌理念好好付諸。轉眼已出版差不多年半,雖見成長,但即使最近革新過仍犯着香港雜誌容易犯的通病。

這個通病往往要從讀者角度出發才會理解,那便是「我究竟在讀甚麼?」內容雖似豐富,題目雖似有趣,報導雖似詳盡,但是讀後一無所得⋯⋯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原點」。作為讀者,我確切希冀能從這本「全港唯一」當中了解多點關於香港籃球,可惜是看了這麼多期還是對本地籃球沒有一套有系統的概念,只有不着邊際的摸着摸着。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或許是我的用武之地,因此我將在來週作一個《虛擬誌》,完成一本我認為對的概念雜誌。究竟一本雜誌能否改變香港的籃球界?我希望自己能為之。

後註:對於港版《SLAM》,其實比較討厭編輯 E 加入後的質素,尤其是其文筆與錯字,對於學生讀者群絕對是壞榜樣。這是一種職業操守的問題,因此即使工作量再大,對於文字表達與處理,也有再三思量及校對的必要。